您的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河南如何抓紧设施农业这个风口?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3-07-26 08:4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设施农业,最强风口来了!

近期,我国出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举行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农业农村部明确,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不难看出,从某种程度上,现代设施农业到了全面提速、全面升级的新阶段。今年可以说是,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元年”。

风口之下,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河南,如何抓紧设施农业风口?

7月5日至6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新乡市部分县市区调研,其中包括辉县市水木孟电碳中和蔬菜工厂。

该工厂由河南孟电集团与清华背景的现代农业企业水木九天联合投资成立,是新乡代表性的设施农业项目。

这次调研,是楼阳生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的缩影。

特别是今年以来,楼阳生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1月15日,楼阳生参加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农林组委员小组讨论时强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月26日,楼阳生出席河南省政协召开农业强省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并在讲话中强调,“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为什么河南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抓紧设施农业风口,河南应该怎么做?

现代设施农业元年!

风口之下,今年成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元年”。

这可以从密集的宏观导向看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

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这还可以从设施农业近期具体动作看出:

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南。

6月15-16日,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在山东省莱西市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和行动实施方案,举办了现代设施农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金融展示交流会。推进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标志着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迎来风口期。

7月,农业农村部进一步明确:实施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为什么政策密集加码现代设施农业?

为什么是现代设施农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回答什么是现代设施农业。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跨越时空,拓宽发展边界,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

为什么需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这得从两个矛盾说起。

第一个矛盾,是我国粮食消费和资源趋紧之间的矛盾。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供给充足,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一些地方发展蔬菜、水果产业、养殖业难免要占用耕地,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还面临较大压力。

在耕地和水资源趋紧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来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为农业强国建设加速助力。

第二个矛盾,是我国设施农业到了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起步很早,发展迅速,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辽宁就有了暖窖生产蔬菜,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如今,寿光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机械化、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

目前,全国设施农业面积约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种植蔬菜。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设施农业帮助下摆脱了“靠天吃饭”。

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国人吃菜问题,还使蔬菜成为中国所有大类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50%以上,中国人平均蔬菜年占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蔬菜年贸易顺差超百亿美元,连续多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头。

当然,快速发展之下,我国设施农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短板。

这一点,《规划》给出了总结:

总量不足与设施落后并存、绿色转型任务较重、集约生产有待加强、配套服务较为滞后、要素保障支撑不足,是新阶段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展开来看,这种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旧设施占比高,而且普遍存在结构空间狭小、宜机化程度低、保温采光能力弱、环境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需提升,大部分设施设备依赖进口,对抗低温、防早衰等温室专用蔬菜品种研发力度不够,特别是高品质番茄、长季节栽培彩椒等高端品种的种子80%以上依赖进口;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国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公司、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仍较少,与小农户的联合还不够紧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不够;

四是产业链生态构建不足,围绕设施农业的制造,以及专项补贴、农业保险、定向投资等配套服务不足,导致产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难以获得发展资金,影响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

……

作为对比,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广泛应用先进要素,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也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河南,需要成为设施农业强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业、粮食,是河南的优势、王牌,也是河南的责任与担当。

而在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其中关键之一。

笔者认为,设施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产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的硬指标、硬任务,也是走好农业强省建设必须突破的瓶颈。

为什么说河南需要成为设施农业强省?

一方面,因为河南有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这里有几个数据:

河南不仅是粮食生产大省还是蔬菜大省,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前列;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占比11%,河南设施蔬菜面积占比已达到15%以上。2021年,全省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198.14万亩。

可以说,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河南设施农业发展与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定位存在错位。

江苏、山东、辽宁、河北是中国4个设施农业大省,甘肃、浙江设施农业发展特色明显,河南的设施农业发展,可以和这些地方做对比。

首先是山东,农业农村部召开的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放在山东,足以说明山东在全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同样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山东是设施农业大省,设施园艺面积超1500万亩,占我国设施园艺面积的30%左右,是全国的设施农业产业中心。

近年来,山东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主渠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方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阵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路子。全省60%的蔬菜、80%的水产品、86%的畜产品来自设施农业。

特别是山东在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上下功夫,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大棚蔬菜“寿光技术”辐射全省的70%、全国的50%。

其次是甘肃,打造出了戈壁设施农业“金名片”。

甘肃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大量闲置的戈壁荒滩等非耕地资源,是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甘肃立足河西走廊资源优势,坚持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加快探索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努力让戈壁荒滩变成“金山银山”。

甘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目前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1500万亩、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近1000万亩。40万亩戈壁设施农业,从产量的角度看,相当于增加了近100万亩农田,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

第三是浙江,亮点在机械化率和数字未来农场模式。

这方面,有几个数据:

2020年,浙江设施大棚面积达183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461.6万亩,大棚设施标准化建设进入全国第一阵列,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31.56%。到2025年,浙江力争将设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至50%以上,设施大棚面积达到200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00万亩。

与此同时,浙江对设施农业进行进一步升级,提出加快打造数字农业工厂,发展“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浙江提出新建数字农业工厂50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鼓励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等。

有基础,定位有错位,因此河南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强省。

这方面,河南已经全面发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优质小麦、花生、草畜、茶叶、中药材为重点的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河南,如何抓紧风口?

抓紧设施农业风口,河南应该怎么做?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发力:

第一,着重创新引领。

当下设施农业,从种子到装备,国产化自主创新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少,设施农业“卡脖子”环节较多,这需要加强资源整合、聚力解决。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应该在这方面率先突破、率先解题。

这方面,山东近期已经给出了示范。

7月19日,山东迎来了重量级研发平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将担任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按照规划,该研究院将以设施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建设”为支撑,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16地市农科院、农业龙头企业等组建一流创新团队,打造“科研+基地+企业”创新要素紧密结合的全国样板。

该研究院的目标,就是立足产业前沿,开展设施农业专项研究,围绕设施农业专用品种与配套技术、设施工程农机装备及绿色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设施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的瓶颈,引导政策、资金、资源、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创新研究院聚集。

河南,可以参考山东模式,组建省级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平台,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系统集成加快先进技术装备转化应用。

第二,用好非耕地资源。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需要始终坚持“保粮”底线,构建粮经协调格局。

包括充分利用砂石地、沙化地等非耕地资源,集成基质栽培、节水灌溉、品种改良、光热控制等现代技术,重构作物生长环境,突破了传统农业对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这方面,建在孟电集团发电厂的辉县市水木孟电碳中和蔬菜工厂就是一个鲜活的样本。

水木孟电碳中和蔬菜工厂选址标准,就是在城市周边的废弃土地上建设蔬菜工厂,每建设50亩蔬菜工厂,可节省出2450亩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实现了“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腾出大量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不仅解决了粮菜争地矛盾,也为丰富“米袋子”和“菜篮子”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加快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式发展。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要打通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全链条多环节,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而当下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仍有欠缺。笔者建议,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做好联农带农机制。

各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设施农业适度集约化规模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问题。帮助农民做好产销衔接文章,由“产得好”向“卖得出、卖得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