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为深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策源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依托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高油酸花生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把创新和市场贯通起来,把科研与产业融合起来”,是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在省农科院调研时讲话精神的生动体现。
作为牵头单位,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不但在正阳、浚县等花生主产区巩固和加强示范推广成果,还在漯河、济源、息县等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花生产区提前布局,结合当地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集成了高油酸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为打造各具特色的花生地方品牌提供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优质花生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
“根据不同花生产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因地制宜示范推广了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和机械化宽幅起垄种植、减肥增效、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一系列科学实用的生产技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和典型经验,带动当地花生的品牌化发展,促进‘三链同构’和‘三产融合’,推动我省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首席专家臧秀旺研究员说。
高油酸花生迎来发展契机
在大面积种植的油料作物中,花生产油效率排名第一,超过油菜、芝麻、向日葵、亚麻、大豆等,1亩花生的产油量相当于2亩油菜或者4亩大豆的产油量。我国是食用植物油非常短缺的国家,自给率仅30%,大部分食用植物油需要通过进口油料或成品油来解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贸摩擦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对保障粮油安全意义重大。
花生是我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在大田作物中,仅次于小麦和玉米,排第三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种花生,发展花生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十分突出。然而,很多种植户对高油酸花生不甚了解、认识不足,多种植普通品种,优质花生特别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油酸花生发展仍较缓慢,种植结构仍需调整,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啥是高油酸花生?在全省各地召开的优质花生观摩会、培训会上,省农科院花生团队不断向农户科普:油酸是脂肪的一种成分,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抗氧化、耐高温、不易酸败变质,还可以降低血液中有害胆固醇含量而同时保留有益胆固醇,具有降血脂、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等作用。油酸含量是决定花生及其衍生品营养和耐贮藏性的主要指标,高油酸花生是指脂肪中油酸含量达到75%及以上或油酸/亚油酸(O/L)比值≥10的花生品种。与普通花生相比,高油酸花生具有保质期长、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加工等特点,其油酸含量与橄榄油相当,俗称“花生橄榄油”,是未来花生生产和消费的方向。
针对我省花生的种植结构不够优化问题,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漯河、济源、息县等地实施“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重点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和豫花65号及配套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召开观摩会、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当地高油酸花生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花生研、产、加、销一体化格局,供应链得到优化,价值链明显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当地花生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漯河:围绕精深加工做文章
作为国家食品名城的漯河,花生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种植品种多乱杂、机械化程度较低、加工技术及产业化水平落后等问题,花生品质不稳定,与加工企业的需求脱节。
为此,省农科院依托“四优四化”优质花生专项,以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核心,以规模化种植为抓手,以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先导,全面提升漯河花生的现代化种植水平,带动花生食品加工和销售,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漯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5日,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漯河市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暨豫花65号现场观摩会隆重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优质高油酸花生豫花65号田间长势,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关于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漯河市的实施情况汇报,对豫花65号的良好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地是传统花生种植区,多以夏播花生为主,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今年推广的豫花65号优质丰产抗逆,市场销路好,单株平均结果20多个,专家组对豫花65号千亩示范方进行了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达506.5公斤。能在今年天气异常的情况下取得这个产量,真是出乎意料。”该示范方负责人漯河市金秋乐产业化联合体的崔顺梅说。
依靠省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撑,漯河市金秋乐产业化联合体整合种业、农机、金融、加工、收储等企业,以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核心,建立大型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采用农民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半托管等方式,提供“八统一”管理服务,增强成员的抗风险能力,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这一模式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省农科院多学科的协作,优化花生种植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充分发挥漯河食品名城的品牌优势和食品加工的比较优势,围绕花生精深加工做好文章,大力发展花生食品和特色产品,着力打造漯河特色花生品牌集群,努力探索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漯河模式。”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说。
济源: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
在济源,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针对济源沁河滩区花生种植多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营的生产实际,建立沁河滩区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示范基地。以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号为核心,结合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优质花生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背靠五龙口景区的优势,通过加工烤果、鲜食花生等相关食品,在旅游景点销售,打造当地知名花生品牌,探索农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五龙口镇沁北家庭农场拥有土地2000余亩,通过实地调研,省农科院专家为该示范基地量身打造了以加工型高油酸品种豫花37号及产业化为主的品牌化发展方案,设计固定式全覆盖高效节水喷灌设施,推广宽幅起垄种植、精准调控、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花生种植效益。
豫花37号是省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品种,具有五大突出优点:一是早熟,在我省夏播生育期115天左右,可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二是丰产性好,在我省花生区试中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5.64%,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三是品质优良,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豫花37号多年油酸含量均超过75%;四是抗病性强,不早衰,经抗病性鉴定,豫花37号抗叶斑病和网斑病;五是口感细腻,适合食品加工。据沁北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东胜介绍,他已经连续三年选择豫花37号,第一年试种10亩地,收成不错。去年扩大种植至800亩,今年集中连片种植2000亩,真正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连续三年种植高油酸花生过程中,让杨东胜印象最深刻的是,省农科院花生团队集成示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配套技术。比如,在播种前进行深翻整地,将田间剩余秸秆和土壤表层的病原微生物深埋,减少花生生长期的病虫害;采取“苗前封闭+苗后选择”的两步除草方案,不但实现了花生生产的绿色高效,也节约了成本。
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扶持下,沁北家庭农场注册了“沁北”商标,依托济源五龙口风景区带来的游客流量,通过加工销售烤果、鲜食花生等相关食品,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沁北”牌花生已开始走俏市场。
息县:优势再造延伸产业链
当前,息县正在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坚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导向,依托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做大做强花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在息县岗李店乡彭小庄村万强家庭农场,今秋收获的一包包沉甸甸的花生层叠有序,墙上高油酸花生宣传画格外引人注目。农场负责人万强说:“如今有好政策、好技术,种地有了盼头。原来种本地花生亩产约500斤,今年种的豫花65号花生,亩产800多斤,产量大幅提升。”
万强口中的豫花65号,就是优质花生专项在息县推广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按照“区域适宜、品质优良、市场畅销、专家认可、农民接受”的原则,优质花生专项集中省、市、县多家农科系统力量,在息县建设3个千亩示范方,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65号和夏直播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重点示范宽幅高垄机械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增产技术,提高项目区花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技术水平。在专家全程跟踪指导下,示范区花生长势喜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9月29日,院县共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暨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高油酸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研讨会在息县召开,现场宣布了岗李店乡豫花65号千亩示范方测产结果,亩产达到485.6kg,打破息县种植花生亩产记录,为历史新高,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称赞。通过省农科院的牵线搭桥,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当场表示要全部回收示范田的优质花生,目前已以每公斤加价1元的价格回收入库30多万公斤,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息县的花生初加工基础较好,有不少花生加工企业,发挥自身的先天条件,省农科院联合当地政府进行优势再造,以调结构、优品种为核心,推动花生生产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带动高油酸花生的产业化发展。
信阳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以农产品种植及深加工为主。在省农科院的引领和支持下,惠农公司生产的“惠农大叔”牌休闲花生食品不仅销往本地及周边县区,还在华东、华南区域连锁商超上架,年生产能力达6000吨,创造产值2000多万元,为息县花生产业品牌化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榜样。
一颗小花生,长成“金果果”,离不开科技之水的浇灌。在河南省农科院、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支撑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优质花生研、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空间,漯河、济源、息县等地的小花生正在“长”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