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舞,产业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端的核心市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是河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农业“三大体系”的“牛鼻子”。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等一系列行动举措,正牵引着农业农村发生着巨大变革。
中原粮仓孕育农业“龙头”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这为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先天优势加上我省多年潜心培育,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崛起,一个突出表现是,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总额居全国第二位。
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35.3%、36.1%,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8年来平均增速在11.39%以上,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0.72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两个超万亿元的产业之一,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为河南实现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功不可没,反过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目前,我省已有4850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以上854家。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占52%,占据半壁江山,助推我省从“中原粮仓”走向“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
据了解,河南我省2785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肉制品、面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五大产业,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双汇、众品、华英、三全、思念、好想你等知名品牌叫响全国,成为河南“农”字号的靓丽名片。
龙头舞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邓州市黄志牧业务工的郭大娘,种了大半辈子菜,在这里可算开了眼界:白皮的黄瓜,金皮的西葫芦,还有西红柿树、辣椒树、茄子树……“一棵西红柿一季可结200斤,一棵辣椒能结三五十斤,还不施化肥农药,你说神奇不神奇!”
黄志牧业的蔬菜大棚很有“科技范”:所有蔬菜都是无土栽培,所用的水都是从沼液里分离,黄瓜西瓜挂果期长达四个月!
“面粉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沼气发电—沼液分离—有机蔬菜种植—农业观光”,黄志牧业不仅构建了一个生态循环发展产业链,还使农业综合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龙头企业正是撬动三链同构的关键所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调查显示,我省农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各类资源加速向龙头企业集聚,行业龙头首位度明显提高。2018年,五
得利、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三大企业生产能力占全省面粉加工能力的10%。
苦练内功着力转型升级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机构“去杠杆”及自身因素影响,河南省一些龙头企业遇到市场、融资等方面“成长中的烦恼”,也有少数企业因产能过剩、产品落后、科技含量低、盲目扩张等因素,在转型发展中没有跟上步伐,被市场淘汰。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栓成说,总体上看,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8.2%,利润增长14.3%。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龙头企业通过研发创新,重技术,重市场,加速产业升级过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成功逆袭,走上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的产品创新之路。
思念食品2016年推出一个水饺一只虾的金牌虾饺系列,将高蛋白和美味有机结合,2018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想念食品一方面开发新产品,从一种面条做成400多种面条;一方面“征战”互联网,最近两年均荣膺天猫“双十一”挂面类销量冠军,让全世界人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正宗的河南烩面。
中大恒源每年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6%的资金持续投入研发,打造植物提取行业核心竞争力,生产的天然色素长期受康师傅、白象、南街村等企业的青睐。201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6%。
当前,农业正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新产业新业态需求强劲,正在步入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会更加活跃,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