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8-06-06 15:1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当前,我国正在掀起一场关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变革。但由于农业投入品的绿色补贴仍显不足,以及“绿色”农产品的价值在市场流通环节难以体现等因素,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下一步,要从市场和科技两方面发力,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眼下,全国夏粮正从南到北开镰收获。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粮生产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生态种植加快。华北和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区调减小麦面积200多万亩,西南西北调减条锈病菌源区小麦70多万亩。二是绿色发展提速。预计节水小麦品种面积达到2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节水、节药技术也在加快推广。

夏粮生产的新趋势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眼下,从黄土黑地红壤再到山林田园湖泊,一场关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变革,正在广袤大地上进行。

绿色发展需求迫切

我国农产品总量问题已解决,但结构性矛盾仍突出,表现为一般农产品不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

在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看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革命。当前,我国农产品总量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一般农产品不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从本质上看,还是依靠拼资源拼消耗实现数量增长。比如,耕地资源超强开发,东北地区黑土地不断退化,南方红黄壤酸化加速,设施农业土壤板结加重;用水总量虽然没有增加,但用水方式还很粗放、大水漫灌比较普遍;存在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现象。

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求更迫切,面临的机遇也更突出。一方面,我国粮食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追求从常规生产到绿色生产的空间更从容。另一方面,不管是主动跟着市场走,还是被市场逼着走,现在农民生产生态产品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基于此,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首次全面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即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

各地农业的绿色探索持续升温。江西省定南县在“猪—沼—果”传统循环农业的基础上,探索了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该县岭北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以大型沼气工程为核心,结合有机肥生产和能源农场建设,带动当地10万多亩农作物实现绿色种植。园区建设了2万立方米的特大型沼气工程、2000瓦发电机组和有机肥生产中心,年处理20万头猪的粪污废弃物,年发电量800多万千瓦时、生产有机肥3万多吨,“养殖、种植、能源、生态”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初现。

定南县的探索是全国的缩影。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初步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多。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前3年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经营方式正在得到改变,农业资源利用过高的强度正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正在减缓。

发展“短板”在哪里

农业投入品的绿色补贴不足;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不过,记者了解到,绿色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受长期以来对数量的片面追求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绿色发展的要求在实施层面还面临一些难题。

农业投入品的绿色补贴仍显不足。“以农膜回收为例,前些年国际油价较高,农膜回收加工利润可观,废旧农膜收购加工市场活跃。近年来,石油价格走低,加工利润显著下降,回收市场萎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莉调研发现,新疆、甘肃等地依靠国家扶持,回收行业生存发展得以维持,农户捡拾的残膜有较好的去处。而在其他一些地区,不少农户即使为了自身生产便利,将残膜从土地中清理出来,也不愿付出运输和处理等额外成本,与绿色生产挂钩的补贴还是不够。

绿色农产品理应获得优价,但一些农民却陷入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困扰。“我们公司的品牌香蕉早就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在一些水果批发市场,我们的香蕉与其他香蕉混在一起卖,根本看不到我们的品牌和绿色认证的标识。”广东尖峰岭香蕉公司负责人吴建川说,自己的香蕉外观好、口感好,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绿色”农产品的价值在市场流通环节一直难以体现。

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说,农业绿色发展看似是资源环境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主动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激发全社会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靠补贴,另一方面要靠市场。财政、农业等部门已出台文件,要求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今后将加快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科技研发、项目投资等主要投向绿色发展等方面。

“市场+科技”助力生态农业

让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并加快已成熟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用绿色理念发展农业,要求在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保护、生产方式、支撑体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调整。业内认为,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除了完善制度设计,当前迫切的是要从市场和科技两方面发力。

增加绿色供给要靠市场。据有关部门市场调查显示,当前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已超过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平均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与增产导向的农业相比,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更高。要让生产者有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得到足够高的回报。

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农业绿色化埋单?“经验表明,培育品牌、为产品贴上绿色标签是可行路径。”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说,绿色农产品要保持好口碑,必须做到标准科学先进,产品质量过硬,真正成为消费时尚。同时着力培育和保护农产品品牌,让品牌成为绿色优质的担保。“只有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消费体验,愿意埋单,才能使企业和农户通过发展绿色农产品赚钱,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增加绿色供给要靠科技。过去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成果更多服务于产量提升目标,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推广相对不足。以轮作休耕试点为例,其不单单是种植作物的变化,还涉及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压减、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尽快应用节约与高效并重、修复与治理结合的技术模式是难点。面对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还很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增长点。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认为,要鼓励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协同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完善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加快已成熟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纵观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都是从最初追求产量为目标转向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如今,我国农业生产也正在向这一方向迈进。随着农业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未来农业的绿色底色将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