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场有健身器材,平时闲了大家都会来这儿锻炼身体、聊天儿,真得劲。”日前,记者走进襄城县王洛镇大路谢社区,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阔、平坦的主干道,在社区的广场上,几名老人正聚在一起聊天儿。
“以前碰上下雨天,这边的路都没法下脚。现在你看,这也是水泥路,又平又宽,走着别提多舒坦了。”说起大路谢社区的变化,从南阳嫁过来的耿红英说,刚来的时候娘家人还担心襄城这边条件差,她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现在完全放心了。
大路谢社区的变化,是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统揽,突出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改革创新、发展为民,努力探索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
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探索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化“五星”支部创建,推荐76个村党支部创建“五星”支部。创新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市、县、乡三级2700余名干部帮联所有行政村(社区)。结合实际探索“五分钱工程”“三捐”(捐钱、捐物、捐工)“五出”(出工、出钱、出原料、出场地、出主意)等方式,全域推广“136”工作法,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组建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设立“许昌英才基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我市还坚持全域“一盘棋”,科学规划乡村,保留乡风乡韵乡愁。确定24个乡镇的248个村为试验区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共同发展。落实“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任务,打好“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组合拳,促进农村环境从“一片美”迈向“全域美”。
此外,我市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制度壁垒,推动城乡要素良性循环。破解土地难题,坚持同地同权同责,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活农村产权,依托许昌市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加快建立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引导信贷担保、“政银保”等服务向“三农”领域倾斜。壮大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花木、中药材、蜂产品、烟叶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文旅文创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我市把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乡村善治体系。促进群众增收,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质提速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贡献更大‘三农’力量。”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水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