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许昌市建安区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敞亮的厂房、错落有致的民居、一望无际的良田、随风摇曳的花朵……仿佛一幅浓淡得宜的田园山水画。
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该区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向乡村拓展,乡村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价值日益显现,建安大地正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规划先行 绘就发展蓝图
“家门口就是生态旅游养生产业带,我和老伴儿每天吃完晚饭就出去散步,俺村环境好、空气好,生活可美了。”该区五女店镇老庄陈村74岁的陈全玉老人乐呵呵地说。
陈全玉老两口舒心惬意的晚年生活,得益于近年来该区推进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该区坚持从城市和乡村两端发力,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实施,谋划布局了“一心两轴两翼三带五支点+X”空间格局。“一心”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两轴”即依托新元大道和G311两条主干道,打造城乡带、景观带和产业带。“两翼”即东部高铁组团综合经济实验区、西部规划的多式联运物流港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西部产业新城,形成东西协同发展示范区。“三带”即围绕东部生态旅游养生产业带、西部都市农业产业带和南部颍河湿地产业带,发展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都市体验等农业。“五支点”即大力发展“两轴”沿线的五个乡镇,以点带面,促进全域发展。“X”即重点打造五女店镇大王寨、灵井镇霍庄、桂村水道杨、蒋李集镇圪垱等3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同时,该区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围绕建成全省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一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乡村与城市发展有效贯通,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实施有条不紊。
深化改革 激发乡村活力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安区委书记马浩说。
该区将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土地、人才和资本等要素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该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工作,创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方式方法。
2019年9月,该区桂村乡王门村成立众安农业合作社,将全村1000余亩耕地纳入集体经济,以每亩350元的保底价格作为群众的第一次分红,对二次投入之后的结余资金实行二次分红。今年,该村又投入20余万元发展200亩冬桃、樱桃、黄桃等特色果树种植,发展优质谷子800余亩、优质红薯200亩。
“现在,俺村正在筹划利用现有1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建立小米加工基地、红薯粉条厂和电商平台,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土地产出和群众收益。”王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宏生信心满满地说。
城乡融合 培育特色产业
该区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农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实施工业带动,推动“农业+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新业态,着力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新载体,促进城乡之间、三产融合发展。
该区加强对接城市工业,不断延长乡村产业链条。目前,该区已建成服饰加工、棉纺加工、档发加工、食用菌等七大类社区工厂35家,总产值达1.9亿元。依托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奥菜尼亚服装公司、恒瑞发箱包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13个乡镇建成了35个社区工厂,开发就业岗位1150个;依托世纪香食用菌公司,在12个乡镇建成20个产业扶贫基地,直接带动周边近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依托霍庄社火道具、泉店档发加工、寇庄玻璃等特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的一批特色产业“电商村”,吸纳1200多户农户从事电商经营。
该区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农村“双向消费”,实现三产融合经营主体930多家,打造了两个旅游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催生了果牧香循环农业园、诚润田园综合体、布兰奇自然学校、乐佳美学农场等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在桂村乡五福农场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在五女店镇乐佳生活美学农场举办了首届风筝节、在陈曹乡尚小杨农场举办了首届梨花旅游节等,带动果蔬采摘、农业观光、特色餐饮、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
补齐短板 打造美丽乡村
“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大变样,荒地、荒院变成了游园、果园、花园,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在街头散步的五女店镇茶庵李村村民李龙笑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区着力破解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不均衡等问题,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围绕解决垃圾、污水两大难题,该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4300万元,探索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运行模式,通过两家专业环卫公司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日产日清;优先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同步推进38个中心村污水处理站建设。
该区持续提升林生态优势,建成了“四季常青、全年有花”的国道省道、水系景观河道790公里,乡镇林木覆盖率达32%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同时,该区还建立了奖励机制,加大对“四美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美丽小镇”“四美乡村”等奖励力度,形成了各乡镇、村奋力争先的发展局面。
该区围绕做亮水生态名片,累计投入20亿元,实施了高铁北站广场水系连通、颍汝干渠湿地等水生态建设项目,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河流景观已经形成,林水相依、水文共荣的生态景象让游人驻足流连。
“推动乡村振兴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时代命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示范区名片,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马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