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扣马村850多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进入收获期,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丰收的田野里来回穿梭,抓住晴好天气,加快豆荚抢收进度,将大豆颗粒归仓。
去年以来,孟津区委、区政府精准施策,组织该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术人员下沉各镇村全程式服务,扎实有序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时,该区从示范带动入手,设立了500亩观摩样板田一处,组织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领导小组,并建立抓地块、抓机械、抓责任工作机制,对种植面积落实、播种、管理、收获各环节实施专项考核;成立专家服务队,与各区域种粮大户签订大豆玉米全生长期技术服务协议,全过程巡回指导,解疑答惑,及时解决生产各环节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0000多亩。
“今年,我在区农技人员精心指导下,根据现用农业机械播种的宽度,试验田采用5∶3种植模式,即:5行大豆,3行玉米的带状种植,这种模式和普遍的播种、收获农机相适应,具有易操作性和适用性。”扣马村种植大户焦万安提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赞不绝口地说道,今年的玉米棒子籽粒饱满,成串的豆荚压得豆秧弯了腰,与往年单项种植对比,同面积的耕地玉米不但没减产,还多收几百斤大豆。
现场焦万安算了一笔账,他的100亩试验田平均每亩收了522公斤玉米,和单作玉米差不多,关键还收了109公斤大豆。两种作物合计亩产631公斤,按照玉米每公斤2.7元,大豆每公斤5.2元计算,亩产值1976.2元,扣除各种成本,综合测算亩收入880元。
同样,在平乐镇刘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300亩连片大田里,一株株豆荚饱满的大豆植株经过收割、去皮、脱粒等作业,一粒粒色泽金黄的大豆正在颗粒归仓。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保证了在玉米产量不减或少减的情况下,提高了大豆的产量。我们推广的‘4:5’‘4:6’等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多元,还让120个种植户,每亩增收800元左右。”刘坡村村支部书记吕川川说,从耕作成本和收益来看,有利于作物增收丰产,今年合作社收获大豆5万斤,玉米10万斤。
据介绍,日前,经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孟津区农技中心共同实地测产,测产结果:玉米亩产528公斤,大豆亩产102公斤,两种作物合计亩产630公斤,实现了大豆玉米协同共生、一季双收、交替轮作的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耕地资源制约问题,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复合种植要想发展好,首先是播种和收获机械等相关农机配套,其次是种植户的技术管理水平,必须掌握复合种植的关键技术要领,落实好每个管理细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土地规模化进程加快,复合种植将大有发展空间。”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振欣说,带状复合种植改变了传统大豆、玉米套作田间配置不合理、难以机械化、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选择,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双赢。
新闻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