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农业
2023年许昌市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3-04-20 15:2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23年的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有关粮食安全的指示、批示精神,提高站位,主动作为,靠前指导,精准施策,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苗情持续向好转化,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为夏粮再夺丰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大部分麦田群体合理,长势良好,丰产架子已经初步搭好。但是,距小麦收获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小麦生产还面临病虫害(赤霉病、条锈病、穗蚜等)、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影响产量的多重风险。因此,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引导群众立足抗灾夺丰收,以“防病治虫控危害、养根护叶促灌浆、‘一喷三防’增粒重”、防灾减损夺丰收、及时收获保归仓”为重点,坚持不懈抓好后期管理,做到小麦一天不收获,技术指导不放松,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现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后期管理,搞好“一喷三防”

一要突出重点防控重大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是病虫害多发、重发期,各地要因地制宜,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抓好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下旬我市还有2次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小麦赤霉病局部发生流行的风险大,是夺取今年夏粮丰收的重大隐患。因此我们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努力降低赤霉病流行风险。推荐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叶菌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交替轮换用药,提高防效。对于条锈病,要立足“早发现、早控制”,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做到应治尽治;要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推荐用药三唑酮、丙环唑、戌唑醇等。其它病虫害,也要加强测报,及时用药防治。

二是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实施“一喷三防”措施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抗干热风、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对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小麦灌浆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制、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效”。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等;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联苯·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二、关注天气,搞好叶面喷肥,防干热风防倒伏

5月份小麦灌浆期间是干热风天气的高发期,一旦出现干热风天气,很容易导致小麦提前停止灌浆,降低粒重,影响产量。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指导农民在酌情浇好灌浆水的基础上,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灌浆,减轻干热风天气影响。对部分晚播麦田,由于生育时期相应推迟,后期遭遇干热风天气的风险加大,力争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次,防早衰防干热风,增加粒重;对优质强筋麦田,后期适量喷施氮肥,提高品质。农谚说:“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今年我市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后期存在倒伏风险,要避免在灌浆后期或有大风的天气前浇水,防止倒伏发生。凡是由于风雨造成的倒伏,常常是茎秆上负有雨水,可以在雨过天晴后,在麦穗上用竹竿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这样小麦在背地性曲折的作用下,很快就会挺起。对于倒伏不太严重的麦田,杜绝人工扶起或绑把,要采取小麦自然抬头的方法,防止进一步减产。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时视情况开展叶面喷肥,促进籽粒灌浆。收获时要适当调整拨禾轮和割台位置,确保收获质量,最大限度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三、因地因墒灌溉,酌情浇好灌浆水

农谚讲:“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适宜的水分供应,不仅能够防止叶片早衰、保持根系活力,促进籽粒灌浆,而且能够平抑地温,预防干热风和高温热害影响。因此,对土壤墒情不足、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应在扬花后7-10天左右,酌情浇好灌浆水,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促进灌浆,提高粒重。但灌浆水不能浇得太晚,晚于5月中旬容易引起根倒伏。后期浇水的原则是:浇水时注意天气变化,干热风到来之前浇,无风抢浇,小风细浇,大风不浇,雨前停浇,避免浇后遇风雨造成的倒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

四、抢抓有利时机,科学适时收获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小麦成熟收获时间短,此期若遇大风、阴雨等天气,极易导致小麦倒伏、发芽或霉变,不仅增加收获难度,而且影响小麦品质。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做好防范应对工作,要指导农民在叶片枯黄、籽粒变成蜡质状、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的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优质小麦要专收、专储、专管,确保纯度,防止混杂,提高商品等级。

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后期管理,同时要通过电视讲座、发明白纸、微信等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大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要充分发挥好各类小麦示范田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科学开展后期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