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农业
许昌市2021年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1-10-13 10:2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制与社会服务局:
  “寒露”已过,小麦播种步入关键时段。今年我市自7月中下旬以来多次持续强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90%以上,突破1953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受阴雨寡照、积温不足、地湿涝渍等因素影响,秋作物收获普遍推迟,秋收腾茬慢,小麦播期被迫推迟。目前,30厘米土层含水量在90%以上。为推动种足种好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现提出2021年小麦晚播技术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分门别类采取措施,做好晚播应对
  在播期整体推迟情况下,要宣传动员农民群众抢时整地,宜繁则繁,宜简则简,千方百计争取早整地早播种,力争扩大适期播种面积,努力种足种好小麦。针对不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
  (一)抢排明水争早播。对目前仍有积水的地块,要抓紧进行疏通沟渠、挖沟排水和机械抽水,为尽早整地播种争取时间。若到“小雪”(11月22日)仍不能进行整地,要及早做好免耕播种准备。
  (二)排除暗水抢时播。对田间没有明水,但土壤水分处于饱和或过湿状态的地块,要结合开挖深沟,及时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进地作业、抢时播种创造条件。若到“立冬”(11月7日)仍不能翻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方式,抢时播种。
  (三)晒田散墒适时播。对土壤偏湿、能够在适播期下限完成播种的地块,要利用晴好天气晒田散墒,待土壤墒情基本适宜时,抓紧机械腾茬、翻耕整地,抢时适期播种。要避免盲目抢耕抢种,造成播种质量差,影响出苗质量。
  二、抓好关键技术落实,种好晚播小麦
  今年麦播生产要在确保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推广晚播技术,夯实麦播基础。重点抓好以下措施落实:
  (一)科学选用品种,以“种”补晚。由于晚播小麦生育期缩短,生产中宜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具体可参考《2021年许昌市小麦品种利用及布局意见》中推荐的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小麦品种,适当缩短春化通过时间,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二)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晚播地块要通过精细整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奠定良好的播种基础。秸秆不能机械粉碎还田地块,要及时收割移出,为散墒整地创造条件。积水时间长的地块,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适墒条件下必须进行深耕。晚播麦基本苗多,可通过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提高群体均匀性。
  (三)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分蘖不足,应适当增加播量。半冬性品种10月15日~22日播种,亩播量9-12公斤;弱春性品种10月18日~28日播种,亩播量10-14公斤。超过上述播期,每推迟一天,播种量增加半斤到一斤。对于11月中下旬还无法整地的地块,采用免耕浅播,每亩用种40—50斤。同时要适当浅播,播深以3-4厘米为宜,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
  (四)科学施足底肥,以“肥”补晚。晚播小麦应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增施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对于秋季因雨涝灾害导致肥料淋溶多的田块,要做好测土化验分析,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肥力偏低麦田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
  (五)推行包衣拌种,防控病虫。土壤湿度大,增加了病虫草害的发生风险,要坚持关口前移、防在前面,积极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重点防控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格控制拌种用药量,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药剂拌种后出苗率会略有下降,要适当增加拌种后用种量。
  三、加大指导力度,强化服务保障
  (一)抓好农资市场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农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分析研判。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研判生产形势,根据天气变化科学调整晚播小麦应对措施,适时调度上报排水、整地、播种等信息,为科学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三)强化技术指导。各县(市、区)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搞好麦播技术服务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大力宣传指导农民落实晚播小麦关键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麦播质量。搞好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技术服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开展麦播工作。并随时掌握麦播动态,及时指导解决农户在麦播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