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农业
“一村一品” 兴产业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1-01-06 10: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拥抱新生活,就要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把“金钥匙”,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型提升,走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
    抓手不变,目标要变。产业振兴,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通过产业扶贫,我们摆脱了绝对贫困、奠定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还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向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方向继续昂首迈进。
    新瓶可以装旧酒,旧酒更可酿新味。要积极开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全国乡村振兴在文化旅游、生态修复、手工艺传承、特色农业等领域的成功模式,在各地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的指引下,依托自身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把产业扶贫的经验带入产业振兴之中,打造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优势。尤其要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根据当地优势发掘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有市场热度、受消费者欢迎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优势可以再扩大,品牌还需更响亮。目前,许昌已经形成了“蜂蜜村”“槐花村”“陶艺村”“发制品村”“社火道具村”“红石文化村”等一大批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特色村。下一步,我们还需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包装谋划,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使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努力走上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的产业振兴之路,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镇域产业集群。
    普惠引导要更“给力”,带富能力要再增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但产业发展并不能自动惠及贫困人口。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主导产业的带贫益贫能力,通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有效引导产业增强带富能力。比如,有的地区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不但做大做强了主导产业,还有效提高了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农村建成企业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和劳动力市场。比如,农民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以确保更多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让我们接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在脱贫攻坚工作铺好的跑道上,继续向着美好的小康生活出发,让群众的粮仓更满、腰包更鼓、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