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农业
许昌市推广七种模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1-19 10:1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19年,市产业扶贫指挥部办公室按照“选准产业、培育主体、利益联结、政策服务”工作思路,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林业生态、电商流通、光伏、特色加工等6大类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吸收务工、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入股分红、土地流转”5种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科技服务、培训指导4项政策引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探索产业带贫模式,提升产业带贫实效,全市主要形成了七大带贫模式。
    (一)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模式。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采取吸收务工、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方式带贫增收。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带贫机制,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全市160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250户贫困群众增收。建安区依托河南世纪香食用菌有限公司,在20个贫困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优先安排务工,没有劳动能力的由基地代为生产管理,让贫困群众获得务工收入、分红收益,带动贫困户328户674人增收脱贫。禹州市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从事管理果园、养殖、农家乐等,带动78户161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二)集体经济带贫模式。立足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集体扶贫带贫能力,全市财政投入1.4亿元,注入到29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培植经济实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襄城县拿出财政资金250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50个贫困村,每村安排50万元,作为带贫基金注入到襄城县山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每年每村获得10%的收益金,带动贫困村的321户760人脱贫。
    (三)金融扶贫带贫模式。完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21.2亿元,覆盖带动贫困群众3万余户,其中,户贷户用扶贫小额贷款1102户、2402万元,企业扶贫贷款21亿元,覆盖贫困群众29113户。
    (四)乡村旅游带贫模式。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区带村、公司带村、节庆活动带村、农家乐带户”等旅游扶贫模式,辐射带动贫困人口4000余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1万余人。鄢陵县建业绿色基地景区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引导、产业发展等方式,带动41个村325户969人增收致富。禹州市泓硕农业旅游公司依托林果种植加工、养殖、休闲观光等项目,流转周边村庄土地3250亩,带动贫困户32户57人增收脱贫。
    (五)电子商务带贫模式。全市建成4个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49个乡(镇)服务站,179个脱贫村建成电商服务点。长葛市建成村级电商扶贫创客中心35个,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265个,带动35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禹州市17个特色产业村50多名贫困人员实现电商创业,带动贫困群众170人。建安区以灵井社火道具、泉店档发加工销售为主的“淘宝村”“电商村”,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49户贫困户就业。
    (六)光伏产业带贫模式。禹州市、襄城县共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4个,其中村级电站39个,联村电站15个,带动88个村的439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七)特色加工带贫模式。引导支持服装、档发、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建安区依托瑞贝卡、奥莱尼亚等企业,建成26个社区工厂,吸纳700余人就业,带动153户贫困户增收。长葛市石固镇整合7家档发生产企业,建立档发园区,降低用工门槛,优先录用贫困户,安置贫困户51人,月工资100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