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新闻
只有粮食能保命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4-22 11:0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开栏的话

2月22日,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随后,2022年中共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发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粮食问题、“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又一次被放到了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

河南日报农村版作为一张面向基层、面向人口大省、面向产粮大省的党报,派出多路记者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从不同视角审视乡村,聚焦一号文件部署的“三农”头等大事。

《一号文件头等事》今日开栏。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面积和产量、保障“菜篮子”、丰产和增收、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提升机械化水平等等,每一寸耕地、每一粒良种都在一号文件中登堂入室、尽在把握。

什么是粮食?

伊川县江左乡杨窑村70岁的村民张正说:能救命才是粮食!

张正的胃是有饥饿记忆的。他说,自己20岁之前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那时只要发现能吃的,他就想往嘴里塞。

张正说:老辈人有句话,一米度心慌。张正说的米是小米,其颖果叫谷子。

联合国粮农组织给粮食的定义即谷物,也就是稻谷、小麦和玉米。

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里,粮、食是有区别的:外出带的、便于长久保存、含水量小的叫粮,譬如烧饼、炒面;居家煮熟的连汤带水的叫食。

中国农耕文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粮食的概念愈发宽泛。

住在郑州市农业南路55岁的任女士的早餐千篇一律:一个鸡蛋、一袋牛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貌似谷物抑或是粮食渐渐淡出了城市人的视野,家里一旦缺吃少喝,他们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农贸市场或者超市,好像那里就是食物的源头。

事实上,超市是卖肉、鸡蛋和牛奶的:超市本身既不是嬔蛋的老母鸡,也不是下奶的花花牛。

肉、蛋、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4月14日,农业专家、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说:现在居民直接食用的谷物占比不足30%,有44%的粮食转化成了肉、蛋、奶。

另外,生物制药、保健产品、酒、调味品等多个领域的原材料都是粮食。郑州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如果你开的是燃油车,一脚油门踩下去的风驰电掣,也许已经消耗掉了几斤玉米,因为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就来自于玉米。

当下有一些不吃粮食的“时尚达人”,他们的一餐也许就是一个番茄、一根黄瓜。

中牟县韩寺镇有4.5万亩耕地,这地里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小麦、玉米,是名副其实的郑州“菜篮子”。

即便真的吃了番茄、黄瓜不至于饿死,但这些蔬菜依旧是用生产谷物的土地换来的:种菜占了地,就无法再种粮食了。

谷物都是草本,遵循“一岁一枯荣”的规则,但大河之南结在树上的粮食还是有的,譬如板栗、红枣、核桃等,这些被称之为“木本粮”,但人人都想用这些“木本粮”做一日三餐,产量则远远不够。

今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今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966斤,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

有人说,哇,这么多粮食,我一天才吃两个馒头、二两面条,可以高枕无忧了。

错,蔬菜,调料,肉、蛋、奶,药品、保健品,乃至于燃料,真正让民族永续、生命常青的都是粮食和以粮食为原料的诸多产品。

认识粮食才能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