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新闻
农田“高”建设 让“粮田”变“良田”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4-22 11: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在光山县十里镇李堰湾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台旋耕机沿着水田的边缘向内进行作业,随处可见的忙碌身影,在田间勾勒出一幅绿色生态的春耕画卷。

“现在土地平整了,机耕道和沟渠修好了,我们在种植的时候不仅能省时省力,而且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好多了……”望着齐刷刷、绿油油的稻苗,李堰湾村村民韩宝国笑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让我们的‘腰包’更鼓了。”

记者了解到,曾经的李堰湾村山沟多,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导致成片土地撂荒,长满了杂草,既没有生态价值,更不适合农业耕种,资源浪费严重。

2021年5月,乘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春风,李堰湾村的土地实现了旧貌换新颜。3000亩的土壤改良让土地重新“活”起来,新打的9处机井扩大了水浇面积,硬化的7190米渠道让农田得到精准灌溉……

李堰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则永兴奋地说:“我们还有新建的耕地质量监测站,通过开展土壤肥力、养分、肥情、虫害监测工作,实时掌握农田信息,为及时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增强农田抗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耕地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近年来,光山县按照农田“必须是良田”的要求,积极探索浅山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据了解,光山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22万亩,分布在光山县8个乡镇62个行政村。光山县县长李伟表示,2022~2025年,全县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0万亩。

同样的场景在河南省各地上演,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村民从“望天收”变为旱涝保收,更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4月16日,在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排排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施正在作业,在高科技的“滋润”下,田里的麦苗伸着嫩叶,顶着露珠,像是碧绿的翡翠正闪闪发光。

大黄村村民姚献臣笑道:“自从我们这里被打造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平整了,种植也是智能化了,不信你们看……”说话间,只见他打开手机上的App,选择“灌溉控制”,轻轻一点,田间的喷头就开始呲呲喷水。

记者了解到,宝丰县大黄村在2020年下半年率先建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丰收田标准,不仅让村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更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是耕地的“芯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河南省作为全国产粮大省,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现我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抓手。2021年,河南省完成7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斤以上。

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打造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对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黄幸福表示,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设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下一步,河南省还将抓好项目建设、抓灾后重建、抓建后管护三个方面。

“河南省现在还有2000多万亩的基本农田没有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所以在项目的开发上非常有潜力。当然我们不仅要抓好项目的建设,更要做好项目建设后的管护问题。”黄幸福说,下一步,河南省将重点推动各地完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一井两员”制度(井长+护井员、维修员),确保灌溉机井平时有人管、坏时有人修。